副食品
戒夜奶
拼圖
教養
產後瘦身
積木
親子共讀
親子餐廳
貼紙書
追奶

反欺凌週系列:為何兒童會成為欺凌者?

剛過去的11月15至19日是2021年反欺凌週(Anti-Bullying Week 2021),這是英國一年一度的活動,希望提升社會對兒童及年輕人受欺凌的關注。其中一個重點活動是Odd Socks

剛過去的11月15至19日是2021年反欺凌週(Anti-Bullying Week 2021),這是英國一年一度的活動,希望提升社會對兒童及年輕人受欺凌的關注。其中一個重點活動是Odd Socks Day,大家在上學或上班時會穿上一雙奇特的襪子,代表每個人有著其獨特性,從而推廣反欺凌。 作為一位家長及教育工作者,每當聽到周遭發生欺凌事件,總會感到心痛及擔憂。所以,我們必須一同努力設法解決這個問題。 根據Anti-Bullying Alliance(ABA)的調查,單單於去年,己有30%的兒童曾受到欺凌,其中17%曾受網絡欺凌。這數字意味着,大約每天於每個課室中都會有一名學生受到欺凌。大家應該都可以感受到欺凌問題的嚴重性吧? 欺凌行為形式多變,而年青人通常遭受的欺凌主要有: 言語欺凌:言語上的惡意攻擊,例如呼叫花名、譏諷、恐嚇及取笑別人身材等 社交欺凌:破壞別人的社交關係及名聲,例如杯葛行為、散播謠言及公然使人感到難堪等 身體欺凌:肢體上的暴力行為 網絡欺凌:在當今的電子世界,實在非常輕易能透過互聯網作出欺凌行為,例如於社交網絡上載惡意照片及影片、發佈負面言論,及發起「unfriend」潮等 那麼,為什麼年青人會成為欺凌者? 情緒宣洩:當他們未能適當地抒發自己的負面情緒,如憤怒、不安感、無力感及自悲感等,便容易錯誤地訴諸欺凌行為以獲取關注、主導權及排解憤怒及恐懼等 缺乏接納性:少數群組經常成為欺凌目標,他們容易因種族、外貌、性取向及宗教等,而被未能接納及理解多元性的同儕視為怪異的一群,因而受到欺凌 學習行為:若年輕人不幸曾受家庭或同儕欺凌,他們或會模仿這些暴力行為,轉而成為施虐者 網絡匿名身份:在互聯網上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,讓年輕人誤以為可毫無顧慮地發表任何惡意言論  大家都知道欺凌,尤其是網絡欺凌,已是一個嚴重的議題。而且這不單發生於校園,成年人同樣會遇到相同問題。我將會於之後的文章繼續與大家分享欺凌的影響及解決方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