副食品
戒夜奶
拼圖
教養
產後瘦身
積木
親子共讀
親子餐廳
貼紙書
追奶

排對座位,就能提升學習成效

林健豐自創「區分性ABC教學法」,在安排座位並分組後,就能讓學習力強的學生有成就感;學習力弱的學生有參與感。

林健豐自創「區分性ABC教學法」,在安排座位並分組後,就能讓學習力強的學生有成就感;學習力弱的學生有參與感。 光座位排得好,就可以讓孩子學習成效提高不少,」高雄市右昌國中英語教師林健豐自信的說。在他的班上,小朋友依學習程度與能力,分成了ABC三組,需要補救或學習弱勢的學生,集中在中間兩排,旁邊左右各是學習力較優的,最外兩側則是能力中上的學生,「如果需要拉抬哪一組別時,就把孩子調集到中間,」他說。 手中拿著一張座位表,林健豐說,每位學生上課時都會有,裡頭以ABC記載著各個學生的座位位置,同時還有小組長的任務和工作。他說,學生心裡都知道,這張表代表著每個人的學習程度,但老師必須讓他們不會覺得被貼上標籤,這在事前溝通必須講清楚。他解釋,因為不同學科,學生的程度也不同,在英語是A,在數學可能變C,所以學生對於分組,只要明白是為了幫助他們學習,心理上的抗拒與反彈就會降至最低。 依學生程度分組,提問也不同 八月份,右昌國中新生剛進班級上暑期先修課程,林健豐用一本入門英文雜誌當教材,全體唸完課文後,先花十到十五分鐘講解內容,他就讓出講台讓各小組聚集,以分組合作學習開啟課堂主旋律。「這時老師的角色,變成像是節目主持人,要懂得掌握時間流程和互動節奏,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,引導不同程度學生答題、討論與互動,」他說。 如C區學生可以請教A區學生,或與同學討論內文中不懂的單字或文句意思。緊接著進行分組競賽,C區學生展開PK或搶答,「每位學生都要回答,一個都不放過!」林健豐強調,對C區學生的問題要簡化並減量,容易到讓學生可現學現賣,提升參與度與學習動機。 B區學生的做法又有不同。B區學生著重在精熟基礎練習,搭配漸進式提示,引導學生對問題再補充或更正。A區則再深化或探索問題,以挑戰性任務進行練習,這時就要倚賴老師的提問技巧。 林健豐舉例,C是看一張圖,說出「這是什麼」,B則是問「圖中的人物在做什麼」,而A則以開放題或課外應用,詢問他們「圖中的人物,能夠做什麼」,透過有層次的提問,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揮。 藉著能力較優學生的幫助,原本能力落後的學生,可以找到學習的救生圈,不再因為聽不懂而發呆放空。配合老師的善意引導,以最基礎的問題,甚至提供各種提示和協助,讓他只要願意開口,幾乎都可以答對,而且還有加分機會,一步步的提升學習動機和興趣。 而英語好的學生也沒閒著。他們必須幫助同學,還得接受老師設計更有難度的進階題目挑戰,甚至被指派為小老師,上台解答同學提出的各種疑難雜症,根本沒時間覺得無聊;加上能力受肯定,感受到被重視的成就感,追求更卓越的學習心態,變得更為積極。